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文濤
在前不久召開的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心賽黃金。只要有信心,未來可期”“當然我們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跡,還是要懷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歷史定位。”這為我們在新征程上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偉大事業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宏偉奮斗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既要積極推動事物發展,又不能急于求成,做違背規律、超越階段的事。這正是要懷平常心所蘊含的哲理。平常心體現的是一種積極主動而又冷靜從容的心態。平常心是一份沉著的信心,信心是一份堅定的平常心。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平常心,新時代以來我們從容應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并不斷取得新成就。
平常心是一份不驕不躁、腳踏實地的進取心。發展是第一要務。以平常心謀劃和推動發展,不驕不躁、腳踏實地,才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邁出新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告別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走急就章、竭澤而漁的道路。懷平常心,就要克服浮躁心理、急躁心態,樹立正確政績觀,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地推進現代化建設。認清自身的戰略定位、歷史使命,把握機遇和優勢,不脫離實際,不超越階段,把步子走穩,多做打基礎、利長遠、贏未來的事。摒棄“速度崇拜”,放下“數字包袱”,不搞貪大求洋、盲目蠻干、嘩眾取寵,堅持出實招求實效,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
平常心還是一份不務虛功、造福于民的實干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如果得不到落實,也只是空中樓閣。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有些難題牽扯面廣,有些矛盾尖銳復雜,不能急功近利。要拿出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愿望的耐心和“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的韌勁,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要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發揚釘釘子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抓實干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以一顆平常心做平常事,于平常事中見擔當,盡心盡力履職盡責、全心全意服務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常心中見信心和耐心,平常心中見定力和擔當。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也前所未有。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上,我們要準確洞察發展大勢,不因勝利而驕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干擾所惑,始終保持信心和耐心、定力和擔當。懷平常心并不意味著可以喘口氣、歇歇腳。歲月不待人,機遇不等人。我們要有時不我待的精神,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我們要懷平常心,以道不變、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著一件辦、一茬接著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和基礎。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我們要懷平常心,以道不變、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著一件辦、一茬接著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詳細]
在深入對話交流中,兩個分論壇活動圓滿落幕,大家暢所欲言、意猶未盡。展望共建“一帶一路”下一個金色十年,與會人士認為,記錄歷史、報道事實、溝通民心,共同講好絲路故事,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注入正能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媒體責無旁貸。[詳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國主張,體現了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詳細]
作為一條文明之路,絲綢之路的價值不僅在于商貿本身,而且在于開創了“化干戈為玉帛”、以經貿交往推動人們和平相處的道路。人們在絲綢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積累了人與路的深厚情感、人對路的強烈認同以及同行者的歸屬感,拉緊了情感紐帶。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承載著[詳細]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